室内乐系列:

锦绣年华

演奏:新加坡华乐团弹拨乐声部

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 7:30 PM

时长:

1小时 (无中场休息)

地点: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 中文

《对花》
  • 琵琶:王思元
  • 扬琴:马欢

张晓峰作曲

《山歌》
  • 高音阮:梁名慧
  • 小阮:許民慧
  • 中阮:饒思銘
  • 大阮:曾靖文

刘星作曲

陈哲改编

《三六》
  • 琵琶:王思元
  • 扬琴:马欢
  • 柳琴:梁名慧
  • 中阮:鄭芝庭、許民慧
  • 大阮:饒思銘
  • 三弦:曾靖文

江南丝⽵

顾冠仁编配

《乾达婆·天香》
  • 高音琵琶:王思元
  • 小阮:梁名慧、鄭芝庭
  • 中阮:許民慧、饒思銘
  • 大阮:曾靖文
  • 扬琴:马欢

陈欣若作曲

新加坡首演
《那拉提》
  • 柳琴:梁名慧
  • 琵琶:王思元
  • 扬琴:马欢
  • 中阮:鄭芝庭、許民慧、饒思銘
  • 大阮:曾靖文
  • 大鼓:許文俊

刘畅作曲

新版本世界首演
《童年》
  • 柳琴:梁名慧
  • 琵琶:王思元
  • 扬琴:马欢
  • 中阮:鄭芝庭、許民慧
  • 大阮:曾靖文、饒思銘

王辰威作曲

《敦煌》
  • 二胡:周若瑜
  • 琵琶:王思元
  • 扬琴:马欢
  • 中阮:許民慧
  • 竖琴:梁帼婷
  • 笛子:黄煒軒
  • 高音笙:楊心瑜
  • 蹲杯鼓:許文俊

姜莹作曲

演后分享会
节目策划:

黄桂芳,弹拨声部长/三弦首席、瞿建青,扬琴首席、俞嘉,琵琶首席

艺术指导:

郭勇德,首席指挥

音乐会介绍

文/高程锦

“弹拨乐”为世界乐器的主要分类之一, 历史悠久, 主要以“弹”、“拨” 动作,在乐器上发出点状颗粒的独特音响。无论是坚挺清脆的音色,或是长线条的旋律,弹拨乐器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极高的音色辨识度与融合性,使中国弹拨乐器在华乐团里扮演着无可取代的骨干角色。由首席指挥郭勇德担任艺术指导、弹拨声部长/三弦首席黄桂芳、扬琴首席瞿建青与琵琶首席俞嘉策划的“锦瑟年华”弹拨音乐会,涵盖经典与创新,特邀观众一同穿越时光印记,漫步于变化多端的光景。

音乐会由作曲家张晓峰创作,极富民间韵味的《对花》开场。琵琶与扬琴喋喋不休,你来我往的对唱,在乐句不平衡、长短变化的基础上,生动刻画出一对情侣或好友相互逗趣,借花唱情的场面。其中最有趣的特点之一是两声部的演变过程:他们时而和声、时而齐奏,时而错开,有时还奏出打击乐的音响,新鲜又俏皮。

作曲家刘星为中阮而作的《山歌》可谓是现代中阮独奏作品的经典佳作之一。谈到中国山歌,也许会先联想到高亢宏亮的音调、悠远绵长的旋律、流畅自由的节奏等。相反,《山歌》贯穿着时尚流行、乡村摇滚乐的风格,充满跌宕起伏的轮廓。作曲家借鉴吉他演奏技法,开拓中阮新的演奏方向,而陈哲为阮重奏改编的版本则为曲子添加和声色彩与节奏感,更加突显阮淳朴圆润的音色与声响效果。

同样来自民间、有着几百多年历史的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一带,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灵活又齐全。江南丝竹主要讲究演奏者相互间的默契,在不停歇的合作、配合中,运用不同变奏手法丰富主旋律。《三六》是出生于江苏,多年深耕民族音乐的作曲家顾冠仁于1961为弹拨乐编配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此编配鲜活饱满,充分展现弹拨乐清晰颗粒的音色与穿透力,让人瞬间到访舒适惬意、精致浪漫的江南美景。

与前几首作品相比,由陈欣若创作的《乾达婆·天香》则刻画远隔人间、云天之上的仙乡奇境。乾达婆在印度宗教中, 是不食酒肉、身上散发香气的乐神。根据经典(《长阿含经》、《撰集百缘经》等)记录,他们手持酷似琵琶的琉璃琴,在云雾飘渺中作乐歌舞。曲中巧妙运用琵琶、中阮与扬琴原有的“异国情调”,演奏印度古典旋律的迂回曲折、滑音和律动节奏,勾勒出壁画中有声有色、仙气飘扬、令人陶醉的意境。

下一首《那拉提》充满炽烈的生活气息与浓郁的风土民情。作曲家刘畅以民族众多的新疆草原为布景,融入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音乐特征,以动情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唤起内心深处的柔情和舞动的欲望。赋予弹拨乐器的灵巧演奏技法让人不禁联想到与这两件乐器颇有渊源的中亚长颈拨弦乐器,比如塔吉克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常使用的雷巴布琴、冬不拉、坦布尔琴等,在这跨界碰撞的火花下,流露奉丰沛饱满的情绪和生命力。

与其他曲目截然不同的是华乐团驻团作曲家王辰威青少年时期创作、特地为今晚演出改编的《童年》。生动活泼的动机、悠然如歌的弦律、尽情绽放的浪漫和声,犹如抒发着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童年到成年苦乐参半的成长历程。作曲家后来也陆续创作了本地乐界耳濡目染的《姐妹岛》、《融》等旋律性极强的曲子,在挖掘本地文化的同时,保留了最赤诚、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最后,音乐会特邀弦乐、吹管与打击乐演奏家们一同以一首《敦煌》奏响丝绸之路上的千古佳音。丝绸之路是西域、中亚、中东等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众多古乐器(如琵琶、筚篥、横笛、乐鼓等)与音乐风格起源与传播的大动脉。作曲家姜莹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古城为主要灵感,采用异域调式,描摹出一幅幅精彩的历史画卷,找寻并重现千年前的灿烂辉煌。这场充溢对美好时光留恋和憧憬的夜晚,承载了满满的锦绣年华,愿能长久荡漾在每位观众的心目中。

乐团焦点

乐团简介

新加坡华乐团

成立于1996年的加坡华乐团是本地的旗舰艺术团体,更是唯一的专业国家级华乐团。自1997年首演以来,拥有超过80名演奏家的新加坡华乐团在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际,也以发展和创新为重任。新加坡华乐团赞助人为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并坐落于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新加坡大会堂。新加坡华乐团更通过汲取周边国家独特的南洋文化,发展成具多元文化特色的乐团。各种资源和优势相互交融,使新加坡华乐团成为一支风格独具的优质华乐团。乐团首席指挥郭勇德于2023年上任,原音乐总监葉聰在掌舵20年后,于2023年成为荣誉指挥。

新加坡华乐团不断策划与制作素质高又多元性的节目,使它在华乐界占有—席之地,而日益扩大的观众群也目睹了华乐团这几年来的成长。

历年来,新加坡华乐团走访了亚洲和欧洲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等。新加坡华乐团大受好评的海外演出包括2007、2018、2023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9年的韩国光州音乐会,以及2019年的欧洲巡演,足迹遍及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意大利弗利,以及希腊约阿尼纳。2022年,新加坡华乐团演奏家前往德国,在“Klassik Open Air”音乐节上与纽伦堡交响乐团同台演出,吸引了超过75,000名观众。

新加坡华乐团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于2018年与格莱美奖得主、知名小提琴演奏家Joshua Bell一同录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此曲在2023年推出后立即得到极大回响,荣登英国古典音乐家排行榜前20名,成为第一支登上此排行榜的华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与砂拉越的艺术团体Tuyang Initiative合作,在2022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呈现了一场名为MEPAAN 的演出。MEPAAN 结合振奋人心的乐团编曲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原住民曲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乐团也不断委约不同作曲家进行全新创作和编曲,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例如流行音乐、爵士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各族民谣。

新加坡华乐团身为人民的乐团,致力宣扬传统华乐之美,传播对于华乐的热情。新加坡华乐团举办多场教育与拓展活动,包括社区音乐会、音乐工作坊、各项比赛,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2007年开展的“关怀系列”音乐会,让新加坡华乐团将音乐疗愈功能带进医院及安老院等护理机构。此外,新加坡华乐团也多次走访校园进行演出,并与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紧密合

此外,新加坡华乐团也出版了多本关于华乐团历史和杰出演奏家的书籍。如2016年出版的《人民的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 1996-2016》就回顾了华乐团正式成为专业华乐团的首二十年;2021年出版的《名家·华韵》则为乐团成立25周年的纪念刊物;乐团也于2021年推出了“新加坡华乐团数码典藏”。这典藏乃乐团的数码资料库,收藏了历年来的演出节目册、乐谱、录音录影等,旨在支持有关本地华乐发展的学术研究。

作为出类拔萃的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努力不懈,弘扬"优雅华乐,举世共赏"的使命,继续启发、扶掖后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爱乐者。

郭勇德

郭勇德是新加坡华乐团首位土生土长的首席指挥。 他拥有超过25年的指挥经验,广受“人民的指挥”赞誉。 在担任10年驻团指挥后,他于2023年出任首席指挥。

郭勇德199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加入新加坡华乐团任打击乐首席。 2002年他获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青年艺术家奖。 2003年成为新加坡华乐团的首位指挥助理,展开专业指挥生涯。2008年,郭勇德从苏黎世艺术大学考取高级指挥文凭。 回国后擢升新加坡华乐团副指挥。

郭勇德活跃于国际乐坛,在海外享有盛誉。他曾客座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和香港中乐团,也曾在欧洲游学期间指挥捷克的多个交响乐团。郭勇德的指挥技法学贯中西,曾受郑朝吉、夏飞云、叶聪、Johannes Schlaefli 和 Kirk Trevor 等多位大师执导。

此外,郭勇德热心教育,目前也担任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音乐总监。自2004年指挥国家青年华乐团以来,他曾带团出国参加台南国际艺术节、竹堑国乐节和其他地方。在2016至2022年间,他作为鼎艺团的首席客座指挥策划了鼎艺华乐室内乐节和以作曲为主题的艺术节——“作弹会”。

郭勇德擅长以叙事性的创新节目和富有激情的指挥风格,把华乐带给普罗大众。由他策划的儿童音乐会、青少年音乐会、母亲节音乐会和走进后台的“Concert-In-Progress”等系列音乐会场场爆满,广受欢迎。为了践行把音乐带给所有人的理念,他于2015年和2019年分别出任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各自最大的包容性乐团——紫色交响乐团和“True Colors Symphony”的艺术总监。

郭勇德也是国家艺术理事会文化领航发展奖(2013)和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卓越贡献奖(2016)得主。2019年,新加坡管理大学设立了“郭勇德文化艺术奖学金”, 肯定他对艺术领域的贡献。

公司成员

董事局

董事局 (15 September 2022 to 14 September 2025)

赞助人
李显龙
国务资政

主席
吴绍均先生
合伙人,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名誉主席
周景锐先生
胡以晨先生
李国基先生

副主席
吴学光先生
执行主席与首席执行官,
星雅集团

董事
曾国和先生
创始人,
新加坡秋斋艺术基金会

陈子乐副教授
副院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

Eugene Dairianathan 副教授
副教授,
视觉和表演艺术,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韩咏梅女士
执行总编辑,
联合早报,
新报业媒体

王梅凤女士
司长,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

何东雁先生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企业传播部董事总经理兼主管,
吉宝有限公司

林文坚先生
主席,
援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

李文德先生
合伙人,
德勤有限责任合伙人制

李文修先生
董事总经理,
财富规划家族办公室与保险业务集团主管,
星展银行

刘荣忠先生
理事长,
国家艺术理事会

王文辉先生
合伙人,
艾伦格禧律师事务所

Jeya Poh Wan Suppiah 先生
合伙人,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Eric James Watson 先生
作曲家

管理层与行政部

管理层

何偉山

行政总监

陈雯音

助理行政总监(节目与制作)

张美兰

助理行政总监(企业管理)

谢慧儿

主管(财务与会计)

林芬妮

主管(业务拓展)

罗美云

主管(艺术行政)

Mikami Naoko Su

主管(音乐会制作)

陈国祥

主管(会场管理)

张念端

主管(行销传播)

艺术行政

林敏仪

经理

施倍睎

助理经理

李乐轩

谱务

沈玮玲

谱务

艺术策划

张淑蓉

经理

康殷銓

助理经理

黄瑞浚

助理经理

音乐会制作

李晉丞

舞台监督

李光杰

高级执⾏员

Ahmad Hafriz Bin Berkath

高级技师

梁斯宁

技师

Muhammad Harry Farhan Bin Roslie

技师

李龙辉

高级舞台助理

陈泓佑

高级舞台助理

业务拓展

邓秀玮

高级执⾏员

财务与会计管理

刘韦利

助理经理

黄秀玲

助理经理

陈秀霞

执行员

黄芝燕

执行员(采购)

白云妮

执行员(采购)

人力资源与行政

彭勤炜

经理(⼈⼒资源)

林宛颖

助理经理(乐团事务)

陈琍敏

助理经理(行政)

林翠华

执⾏员(⼈⼒资源)

行销传播

罗丽燕

助理经理

刘晓萱

⾼级执⾏员

马雅欣

⾼级执⾏员

陈薏君

⾼级执⾏员

周冠娣

⾼级助理

SNYCO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

林思敏

经理

李保辉

助理经理

产业管理

林家進

助理经理

杨汉强

高级建筑维修员

会场行销

王丽婷

助理经理

詹佳君

⾼级执⾏员

Supported By

Partners

Official Radio Stations

Search This Site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