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而又耀眼的 明珠,以其神秘而广博的内涵、丰富而精美的 历史遗存,承载着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延续 着万古文化的血脉。 乐曲巧妙地运用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性,把西域 调式与印度调式相结合,体现着古代四大文明的 唯一汇聚地——敦煌所具有的多元、传奇的色彩。 乐曲在节奏及情感表达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着重表现了敦煌古城千里戈壁的凄凉与萧瑟。 第二部分表达了今日敦煌的繁荣与生机。 全曲以古筝低沉的回转开篇,新笛、二胡、 琵琶和阮紧随奏响,时而欢快、激昂,时而婉转、 忧伤,使人仿佛穿越于敦煌4000年兴衰起伏的历史 长河之中,让人脑海中不禁浮想出“古道驿站”、 “敦煌盛世”的繁盛景象以及莫高窟壁画中 “飞天”、“反弹琵琶”等千姿百态的乐舞场景。 第二部分由音色润丽、清晰的曲笛取代了表现 中低音域的新笛,曲风即刻变得生动、活泼, 同时加以表演者以手轻拍二胡琴膜模拟鼓声、 马蹄声,拍打琵琶和阮的面板以加强节奏感。 这首曲子展现了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以及 中国民族乐曲的传承与创新。